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admin 1022 2024-04-20

大家好,今天一泽剧情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剧情,就是关于德之真义剧情介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德之真义剧情介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请问: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表达了什么意思?

请问: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表达了什么意思?

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的,是以无德”,这句话来自于《道德经》“德经”之中的第一句话。

《道德经》分为两部分,一个是《道经》,一个是《德经》,《道经》向我们阐述的是天道的智慧,自然规律,也是人与道之间的区别,而《德经》向我们揭示的是人的行为准则,也是将道的思想延伸到人的具体行为之中的智慧。

天道和仁德两个智慧,构成了老子的整个《道德经》思想体系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一:这句话的智慧含义

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的,是以无德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上德之人不德其德,故真正有德;下德之人追求德,但是实际上达不到德。

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“道”是一种伟大的状态,不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将万物区别为好坏,而是平等的对待世间万物。

而人对待事物时的态度,则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将事物评论为好和坏的区别,但是道的智慧则不同,道生出万物之后,没有以主观将万物区别为好和坏,在道的面前,万物都是平等的,这也是道本身的魅力。

而由道延伸出来的德也是如此,所以真正具备大德行的人,心里没有“德”与“不德”的概念,在别人看来,这种行为才是真正合乎道德的。

大道无言无名,大德也是无言无名,在德的作用之中,它并没有存在着所谓德的区别,所以他能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“德”的状态,如果它一旦进入了后天的区别,也就是有了区别心,那么就是凡夫俗子,就已经背离了道的作用和智智慧本身,做的事情也没有真正的道德了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这样说可能有一些绕口,很多人听的不是太明白,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:真正善良的人,他的心里没有刻意追求善良的概念,只是单纯的想去用自己的力量为别人解决痛苦,这种人是最高境界的善良。

稍微次等的善良,就是他心里面有一个善良的概念,在做善事的过程中,心里就会存在一些用善良来标榜自己的心理活动。

这个时候,他的善良就存在着功利心、私心,他想用善良标榜自己,或者用善良来给他带来其他的利益,这样的善良就已经大打折扣,失去了善良本身的面目,算不上最高境界的善良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二:这句话在政治方面的体现

而从政治的角度去看这一句话,其实也是道家思想对于儒家思想的抨击和批评。

《道德经》一直在批评儒家的仁政思想,所谓“仁政”就是在管理天下的时候,将所谓仁爱的教条加以推行。

看似是好的出发点,但是并没有带来好的结果,当时,君王受到“仁政”的启发,不顾实际的客观情况,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,将一些所谓的策略、教条加以推行,弄得百姓民不聊生,鸡犬不宁。

这不是“上德”而是“不德”,也就是比至高无上的德稍微低一些层次的策略,看似用仁爱普及天下,教育天下,但实际上当君王凭着主观意识去办事的时候,已经存在了“有为”的弊端。

所以《道德经》的其中一些智慧就是反对儒家的有为思想,提倡出“无为”的管理智慧。

上德不德是以有德,上德指上层,不德(得)表面嘴上说不要,是名誉上清廉,口号。是以有得(德)暗得,历来就有潜规则。收礼暗相操作,有权柄在手谁敢不送。上层不得花天酒地用什么?

下德是指下层百姓,不失德,工农医兵商,德之种地呀工资呀,赚点钱养命呀,无德是没有别的收入呀,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不失德,该德到的若得不到吃飯问题就困难。所以不失德,讨要工资,讨要欠账呀。不德没到手就无法生计,就讨要呀,如农民工讨要工资。

老子,德,得通用,善,擅通用。老子的道德不同于孔子的道德。下面几句可证明,同于道者道以乐德之,同于德者德以乐德之,同于失者失以乐德之。道德经里很少出现,得,这个字。道是因,德也不是什么?高尚品德的德,就是结果的意思,道德就是因果。经,就是造因果的过程。道德经。也就是无生有,有化无的过程。
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“上德无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”意思是:高层次的“德”不强调表面“有德”,因此才是真正“有德”。低层次的“德”,自认为不丧失“德”,因此实际上是没有“德”。真正有德行的人,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,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,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。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,看似处处都彰显德行,处处用德的框架来比较似乎都很恰当,但是事实上却是一个无德之人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老子认为,“道”的属性表现为“德”,凡是符合于“道”的行为就是“有德”,反之,则是“失德”。“道”与“德”不可分离,但又有区别。因为“德”有上下之分,“上德”完全合乎“道”的精神。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”,是指在上德的社会状态中,形成不了德的知识和概念,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德,甚至不知道是否有德的存在,但整个社会却实现着真正有德的生活。所以,德功而不居就是德无为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无为的定义是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而不居”,那么有为的定义必然是“生而有,为而恃,功而居”了。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?假想我们将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,在这里到处都能听到关于真善美和仁义孝悌的知识的说教,看到那些导师们谍谍不休,不知疲倦地辛苦宣传,他们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得什么是德,什么是不德,并要求人们遵循着德的标准而行为而生活。很显然当下的人们必然还过着不德的生活,否则德的宣传还能有什么意义?根据老子建立的定理,即互为对立面的两组观念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生成的关系,如果没有不德现象的发生,也就不会发生规范道德,以正视听的必要。如今关于德的说教泛滥,必是由于社会中不德现象普遍存在的缘故。德之所以现身说法,就是为了纠正和补救当下社会的不德之偏。这充分说明了该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有德的生活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上德之人不会有意去故意表现德,他们举止自然合德,却并不会认为自己有所作为。上仁之人努力使自己行仁行善,而只觉得自己的仁善是应该的,并不觉得有所作为。上义之人怀揣着帮助别人的心去行义,觉得自己对社会对帮助过的人是有点作为的。上礼之人行礼时,内心真诚且恭恭敬敬的对待别人,一旦别人无视他周到的礼貌,他就会感到被侮辱,直接伸出手臂来强迫别人还礼。所以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中,那些有道之人都消失了,人们就开始推崇有德之人;当有德之人也消失了,人们就开始推崇仁爱之士;当那些仁爱之士都消失了,人们就开始推举行义之人;当行义之人都消失了,那些有着周全礼数的人就会被推举。所谓的礼法,其实就是忠信淡薄和衰败的产物,是害人吃人的工具、更是大动乱的元凶。社会动乱之时,那些所谓有先见之明的人,只不过是认识了道的浮华而已,但这却是整个社会认识到自身愚昧的开始。

德之真义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
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;下德无为而有以为。”老子所说的上德与儒家所说的德政不是一回事呢?老子认为,儒家的德政不合乎客观规律,不符合现实情况,仅仅是凭着个人的主观意志来推行的,所以不能称为上德,而是下德;而上德则是无为,它合乎自然规律,治国者心中没有功利的观念,不是仅仅凭着主观意志去办事,这样做的结果便是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而道的精神便能充分体现于人间。

是以,老子曰: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悠兮,其贵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“我自然”。

真正道德高尚的人,他的人已与道德化为一体,他的所做所为,都是道德的自然表现,从不将道德挂在嘴巴上。雷锋就是就这样的人。

道德低下的人,往往天天将道德挂在嘴边,天天讲道德,而背后做着有辱道德的事。像贪污腐败的官员就是这类人。最有代表性的是,那些在廉政建设报告会上,一面做着报告,一面被带走的官员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之真义剧情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德之真义剧情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上一篇:哈莉与小丑剧情介绍(全集)大结局
下一篇:康熙小燕子演员表全部(康熙小燕子演员表全部名单)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